滇ICP备2024033184号-1 "/>
鸡枞菌,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,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,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,这种菌本来是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南方省市的森林中才有。 鸡枞菌肉厚肥硕,质细丝白,味道鲜甜香脆。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、蛋白质、脂肪,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、磷、核黄酸等物质。鸡枞的吃法很多,可以单料为菜,还能与蔬菜、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,可无论炒、炸、腌、煎、拌、烩、烤、焖,清蒸或做汤,其滋味都很鲜,为菌中之冠。鸡枞仅西南、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。
正宗的腾冲北海烤鱼选用养在北海的鱼,清理干净后,在鱼肚中塞入老缅芫荽、香辣柳、姜、酱油等做成的调料,然后上火烤制。鱼肚内的调料去掉了鱼肉的腥味,鱼肉更加鲜美可口。
“大救驾”是云南省腾冲县的名特小食。选用优质大米做成饵块,切成片,再配上鲜肉、火腿、鸡蛋、冬菇、泡辣椒等烹炒,味道软、香、爽口。传说明末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追赶后逃到腾冲,又饥又累,村民奉上当地的美味食品炒饵块,永历帝吃后赞口不绝,称之救了联的大驾!“大救驾”便由此而得名。昆明市光华街靠正义路口有一家“腾冲饵丝”专卖店,楼下是大排档,楼上有雅座。该店有炒吃、汤吃等多个品种的饵块及套餐。
腾冲土锅子使用腾冲烧制的土陶火锅,讲究慢火慢煮。腾冲土锅子用青菜、芋头、淮山、红苕、黄笋等,用鲜肉骨头汤煮熟为底料,上铺一层泡皮(泡皮的制作很独特,它是用洗净的鲜猪皮晒干后,用油泡炸,再用冷水浸泡,然后切成薄片,泡皮之上点缀一圈蛋卷即可。
饵丝 稀豆粉 烧饵块 烧腊 卷粉 米线 豌豆粉 凉粉 擦粉 撒撇 玉米粑粑 大救驾 炸菜 油豆 松花糕 泡鸡脚 卤菜 北海烤鱼 醉虾 和顺头脑 锅子菜 竹虫 大薄片
将饵丝切成细丝,用滚水烫熟,加上鲜肉丝或火腿丝,肉汤或蛋汤,若是鸡汤则更妙,再加酱油、葱花、芫荽或少许腾冲腌菜即可。其中,又衍生出猪肉汤饵丝、牛肉汤饵丝、鸡肉汤饵丝、三鲜饵丝、酸汤饵丝、稀豆粉饵丝、烧腊饵丝等多种口味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选择。
头脑是和顺特色食品。由晾干的糯米糍粑片、煎好的荷包蛋和红糖甜酒水制成,加上鸡肉丝、蛋丝、豆腐丝等,是一道以咸甜为主的食品。相传是和顺当地人专门用来招待女婿的,未来女婿到了未来的丈母娘家,如果被认可他能吃到一碗鲜甜的“头脑”;和顺还有“大年初二吃‘头脑’”的习俗;和顺人在“走夷方”之前也要吃一碗“头脑”,认为吃了“头脑“以后人能够变得聪明伶俐,有头有脑。“头脑”这一食品在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《水浒传》中就出现过,这也证明了和顺饮食和中原饮食的渊源。
腾冲山多,农事辛苦。过去腾冲乡下街子天花五毛到一元钱买吃一碗米线,或者日食三餐的农民才吃的豌豆粉,现在已发展成一种时尚风味小吃。腾冲豌豆粉除了乡下所做的工艺较为上乘而外,在城区大街小巷及叠水河都可吃到。豌豆粉在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豆沫制品。取干豌豆或洋豌豆粒,用水泡软,在水磨或钢磨上磨瓣去皮,拿工具接好豆浆,用纱布过滤成不含豆渣的纯浆,下锅熬制,在熬煮过程中添加成浆糊,冷却后凝固变成凉豌豆粉。质地细腻滑嫩豆粉,状若凝脂,色若黄玉;烹调可热煮或凉拌,有特殊芳香的豌豆味,口淡时可调味;腾冲豌豆粉价廉、味美、实
腾冲的肉肴颇具地方特色,大薄片已成为滇西名菜,讲究火候和刀法,用特制的猪头肉切成薄如蝉翼的大片,调料齐全,具有咸、酸、辣、麻、香多种滋味,肉脆嫩,嚼时有劲,回味无穷。大簿片是一道考验厨师刀技的菜,将煮熟放凉的猪肉片成透明且薄如窗纸的片,沾上配好的佐料。 大薄肉片的清脆和佐料的味道...
烧腊是腾冲又一种别有风味的小吃,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。其制作工艺是:选用猪头、猪蹄和猪肚、杂做原料,清洗干净后放入锅内,再配上草果、八角、五香粉、姜块、白酒等佐料煮熟后切成薄片,加上汤汁即可食用,也可在碗底放适量腾冲饵丝或饵块一同食用。味道独特、吃法考究,是当地招待贵客的风味小吃。
松花糕,是采用天然的松花粉加红豆做成。最上面一层是厚厚的黄色天然松花粉(松树开花采下来的花粉),松花粉上面撒有一些芝麻;下面一层褐红色的是夹着红豆碎块的红豆沙;再加一层黄色的松花粉和褐红色的豆沙。最下面一层是制糕粉。吃一口,淡淡的松花香味萦绕在嘴里。腾冲松花糕最出名的是和顺古镇蔺大妈所有做出来的松花糕,使用的松花和豆沙,都是新鲜的,不含防腐剂和色素。原料面料:窨糕粉35.10千克 翻白砂糖25.10千克。馅料:熟面粉10.50千克 砂糖粉8.20千克 猪油7.80千克 梅舌2.50千克 炸花生仁2.50千
傣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堪称撒撇。用牛的腰、肠、肚、肝为原料,以开水烫洗干净后下锅煮沸,捞出切碎置于凉米线上,蘸水为花椒、小米辣、大蒜、辣椒面、再掺少许苦肠水搅拌均匀而成,其口味独特,清凉中略带酸苦。腾冲大小酒店、路边摊、新老夜市家家都有撒撇。因为撒撇属于凉菜,对卫生条件要求较高,建议不要到路边摊去吃。
坛子鸡,可谓腾冲一绝。 此菜源于明末,兴于清初,由其独特的瓷坛(或特制砂锅)焖制工艺和神秘的宫中药物和融合腾冲当地原材料配制而成。其色金黄玉润,其色纯正持久,不闷不腻,入口细品,皮脆肉嫩骨酥,满口溢香。
蕨菜为可食用蕨类的新生嫩芽,广泛生长海拨3000米以下的山坡上,尢以北部山区最为丰富,为腾冲人所普遍喜爱的和种大众化食品。 每当万物复苏,春暧花开,蕨芽便悄悄破土而出,迎风而长。农村的人们将它采来,放入滚水锅里煮熟,捞起放入冷水中浸泡备食。 吃时将蕨菜切碎,入锅炒熟,佐以干豆鼓、糊辣椒及其它调料,一般鲜美的野菜便可上桌了。
腾冲酸菜指干腌菜及辣腌菜,是腾冲城乡居民极为普遍的腌制品,多为自腌自食,亦有专门售卖者,其中最有名气的首推绮罗腌菜。干腌菜的制作很简单,只需选用冬季生长的青菜,在太阳光下晒三四天,洗净后将菜叶依自然状态撕开,勿需切削,晒干后置于瓮中(一般容一家人可食一年的数量),用米汤浸泡二十天左右,待达到一定酸度后,取出青菜晒干,再放瓮内酸水在锅中加浊煮沸,取出再晒干,如此反复三四次,直至酸水被菜叶吸收完,菜叶呈黄黑色即可。食用时,将干腌菜少许配上生姜、芫荽、葱、糊辣子、食盐、味精等置于盘中,冲入开水,滴上几点芝麻油,